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index.html为进一步规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使用和判读,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年4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年版)》(后简称“原则”)。
“原则”要求
(①既往有明确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Ⅰ型(速发型)过敏史患者,此类患者如临床确有必要使用头孢菌素,并具有专业人员、急救条件,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选用与过敏药物侧链不同的头孢菌素(见附表)进行皮试,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②药品说明书中规定需进行皮试的。)
一、为什么“原则”要求青霉素类常规做皮试,而头孢菌素不推荐常规做皮试?
我们先来了解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的主要目的什么?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的目的:是通过检测特异性IgE抗体,预测发生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等)的可能性。(速发型过敏反应通常在给药后数分钟到1小时之内发生)
皮试预测不了药物接触性皮炎、固定性药疹、药物相关性血管炎等迟发性过敏反应。(迟发性过敏反应通常在给药1小时之后直至数天发生)
青霉素类有明确的抗原决定簇,可以检测体内是否特异性IgE抗体,皮试可以有效的预测发生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阳性预测值为50%,阴性预测值为70%-97%),所以青霉素类需要常规做皮试。
而头孢菌素目前抗原决定簇尚未完全明确,无法测定特异性IgE抗体,故皮试无法有效预测发生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性,所以头孢菌素不推荐常规做皮试。
具体理由如下表:
二、头孢菌素常规做皮试会产生哪些问题?
因为头孢菌素目前抗原决定簇尚未完全明确,皮试无法有效预测发生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所以目前临床常规做头孢菌素皮试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结果。
在临床应用中,头孢菌素每年使用数量以亿计,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只有0.%~0.1%,非常罕见,并不高于喹喏酮类及大环内酯类等临床不常规做皮试的抗菌药物。发生头孢菌素过敏性休克的患者与人体特殊体质有关,与剂量无关,即使用微量也可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对于此类体质的患者即使只做头孢菌素皮试同样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且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严重程度和后果与普通输注没有差异。因此头孢菌素皮试也并不能减少这类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风险。
三、怎样预防和降低过敏反应风险呢?
“原则”指出预防和降低头孢菌素过敏反应风险应更多依靠:①详细询问和甄别过敏史;②用药期间的密切观察;③配备过敏反应抢救药品和设备;④医务人员熟悉严重过敏反应救治措施。
因此,在使用头孢菌素之前应详细询问患者青霉素、头孢菌素及其他药物、食物的过敏史,评估过敏风险,在低风险患者注射头孢菌素完毕后留院观察30分钟,随时观察有无胸闷、瘙痒、面部发麻、发热等异常。一旦发生过敏反应,须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立即就地抢救并予以肾上腺素、吸氧等相关治疗。
欧美国家在使用头孢菌素前常规不进行皮试,日本于年撤销头孢菌素皮试的规定,而增强上述预防治疗措施,此后3年跟踪研究发现,总体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与撤销前无区别。
了解了以上这些以后,我们再来看“头孢菌素不常规做皮试,会增加用药风险吗?”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答案是头孢菌素不常规做皮试,不会增加用药风险。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前,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或其他药物的过敏史,同时做好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的监护,完善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就能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用药权益和生命安全。参考文献:1.《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年版)》2.孟娟.头孢菌素给药前有必要常规皮试吗?[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14(4):-.赵程程,刘艺平等.头孢菌素皮试,半个世纪的误会[J].药学服务与研究,,18(4):-.郑波.客观对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皮试[J].中华内科杂志,,53(6):-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