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如何终结?医院肺科主任、主任医师龚惠莉说:“治疗就是最佳选择,路径是一次性治愈,千万不要自行停药。”
自行停药会怎样?龚惠莉讲了正在发生的一个真实案例:一位刚刚毕业的博士,已经接到多个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即将成为一名高校老师,却瘫倒在床,连20米路都走不了!原来,博士在十年前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结核,马马虎虎治疗后就自行停药;一年多前开始做毕业论文时,由于过度劳累,肺结核复发。
龚惠莉详解博士的病情经过:
1.十年前第一次发病时,他没有症状,自认为自己病症很轻,随便吃吃药应该就好了。其实,病菌没有被完全清除,只是潜伏了下来。
2.复发后,博士以为目前肺结核治愈没问题,“先拖拖”,等完成毕业论文后再说。实际上,耽误了一年多,不仅病菌“蚕食”了很多肺组织,而且由于不规律治疗,对一些抗痨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3.毕业后认真住院治疗时,因为产生了耐药性,效果不佳。博士家人转而相信“偏方”,回家养病,导致病情恶化,结果呼吸功能大大下降,身体极度消瘦,多说几句话都喘,夜不能寐。
4.到了这个阶段,“老药”已经无效了,幸亏,近年来有了新药,博士此时做出了正确选择——来上海规范治疗。
其实,如这位博士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还有不少。比如,一名患者3年前曾因高热、胸闷气促、胸腔积液入住医院,当时经过胸腔穿刺抽液,经各项检查考虑结核性胸膜炎,胸水引流后患者症状缓解,故未规则服用抗结核药物,并在服药2个月后自行停药。3年后,他因消瘦、咳嗽、乏力、发热、医院就诊,经各项检查,患者有i型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糖尿病、两肺复治耐药结核,经治疗2月后患者病情才稳定。
龚医师特别指出,有下列表现:咳嗽、咳痰三周或以上,可伴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热(常午后低热),可伴盗汗、乏力、食欲降低、体重减轻、月经失调等应考虑肺结核的可能,应进一步做痰和胸部x线检查。
约有20%活动肺结核患者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治疗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五项原则。
记者了解到,浦东新区平均每年登记肺结核患者约例,对于一个拥有五百多万人口的区域而言,很多人都感受不到肺结核的威胁,甚至有些人误以为肺结核已经消灭了。其实,在对肺结核的认知中,人群中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卡介苗就能预防肺结核,现在小孩子都接种了卡介苗,不会再得肺结核了。
龚惠莉:卡介苗不能有效预防肺结核,只能预防结核分枝杆菌向其他部位传播,比如结核性脑膜炎等。
误区二:肺结核就跟流感一样,现在很容易治疗,可以拖一拖,等有空了再治疗。
龚惠莉:你给病菌时间,病菌就能破坏你的肺。严重的肺部损伤是不可逆的,拖的时间长了,肺部会发生纤维化等改变,对今后的健康有影响。
误区三:现在得肺结核的人很少,不容易感染到病菌了。
龚惠莉:其实,有关部门估计国内有约两亿人是结核分枝杆菌的潜在感染者。这部分人群中的5-10%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可能会发病,一旦免疫力下降,或者罹患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就有可能发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以呼吸道传播为主,偶有发生通过消化道、皮肤接触等方式感染。人人都有可能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人体除了头发、牙齿之外的器官均可发生结核病,但肺结核最为常见。
相关研究显示“1例不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一年内可能传染10-15人”,因此,“治疗就是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肺结核,减少传染源,是重要的预防措施,能够更好地保护周边人群。
记者从浦东新区疾控中心了解到,浦东新区平均每年登记肺结核患者约例,出现不规则治疗个案约12%。
疾控专家指出,以往研究结果显示不规则治疗是引起肺结核复发甚至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肺结核患者一定要按照治疗规范,遵从医嘱接受治疗;肺结核病治疗周期长,一般需要6-8个月甚至超过12个月的服药期。
浦东新区疾控中心提醒确诊肺结核患者:
1.咳嗽、打喷嚏时,应当避让其他人、遮掩口鼻。
2.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3.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4.居家治疗的,应当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5.如有胃肠道反应或药疹等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联系社区管理医院就诊。
6.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治疗。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