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性药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10个病人9个都说火气大辨证不对,中
TUhjnbcbe - 2023/9/30 15:47:00

南方人,像是南宁人,动不动就讲上火,你看10个病人,有9个都说火气大。这个也热气,那个也热气,都不能吃。能吃什么呢?就能吃寒凉的东西、清火的东西。

而现在要吃寒凉非常方便,打开冰箱就是了。所以,我说冰箱造出来有一半的功,一半的过。我们好不容易养就这一团阳气,让这个寒凉的、冰冷的东西下去就给糟蹋了。

我在门诊看病,对上述的问题体会很深。病人只要是本地人,有80%~90%平常都在喝凉茶。有的病人已经虚寒得很厉害了,用附子尚恐不及,可病人还在喝凉茶,医生还在清热。看到这样的情况,真是十分痛心。

造成上述的局面,很显然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病人的医学知识太贫乏,这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医学知识的普及。

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医生,医生根本弄不清阴阳,也跟着病人凑热闹。病人说热,他就跟着清热,也不管脉证是否真的有热。

是热是寒、是实是虚这是要有实据的。不能光听病人的一面之词。现在确实有很多的人稍吃一点煎炒就咽喉痛,就鼻出血,这是不是真的有火热呢?这个也还得看舌脉,看是否真的有火热的证据。

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人的情况也是这样,你吃一点油炸的东西就上火,甚至闻到一些油炸的东西也上火,是不是你体内的火太多了?阳气太旺了?实际往往不是这么回事。是你的经络堵了,气血不通了。

经络不通,这就像上面的淋水一样,稍微淋一点,它就会漫出来。所以,稍微吃一点油炸你就咽喉痛。咽喉痛了,病人认为热,医生也当成热,于是就用寒凉,就打青霉素。

殊不知寒则凝滞,寒凉下去,青霉素下去,经络只会越来越堵,越来越不通。就这样三五年,七八年,甚至十余年,寒凉的药还在用,可是这个火照上不误。真是苦海无边,迷不知返啊!

我们看临床上的这类“上火”病人,有几个见得到火热的真凭实据呢?大多数没有!舌脉上反映的多是一派虚寒景象。这个时候你给他用温药,附子、干姜、肉桂放胆用去。

温热药下去,经络的凝滞温通了,松动了,再多的火它也能吸纳。加上真水不寒,汞火不飞。再去吃油炸,再去打火锅,怎么就没事了呢?

清末名医郑钦安云:“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因此,作中医的应该在阴阳寒热的辨识上下功夫。

如果阴阳识不清,寒热辨不准,没有热你去清热,结果受害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阳气。阳气的功用大家应该知道,特别是《素问?生气通天论》讲的“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为了一个咽喉痛把阳气损伤了,这个代价就太惨重了。

现在有不少的人喜欢中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中医药没有副作用。而做中医的本身也这样认为。我是坚决反对这种认识的,我以为中医的副作用可能比西医还大。

何以见得?因为西医的副作用很容易识别,每一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它会清楚地告诉你。青霉素容易导致过敏,它提醒你必须做皮试。利福平容易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这就告诉你要定期做肝肾检查,以便对有可能出现的肝肾功能损害作及时的处理。

可中医呢?中医披着一层没有副作用的外衣,什么都可以用,什么人都可以吃,其实这是草菅人命。如果把阳气耗损了,这个副作用就不仅仅是肝肾损害的问题,而是要折寿的问题。

中医治病是以偏救弊,用寒去治热,用热去治寒。热者寒之,前提是真正有热,你才用寒。如果没有热,你也用寒,那结果会怎样呢?这就是《内经》说的“久而气增,夭之由也”。

所以,诸位能说中医没有副作用吗?中医的副作用太可怕了!要不然古人怎么会说“庸医杀人不用刀”呢。你要想做中医,尤其想做一个好的中医,这个问题千万不能含糊。这是由寒凉引出的一段话,这个问题不但患者要注意,医生尤其要注意。

人们常说的“是药物三分*”中的“*”,即是指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在治疗身体的病症时,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因为药物经过肠胃被吸收至血液后,会作用于身体内的多个靶点,

但是并不是每个靶点都需要药物来治疗,这样就会伤及无辜。

很多人觉得“是药三分*”中的“*”是药物对身体的*性,会引起身体严重的不良反应。

于是,人对药物产生了恐惧和排斥,生病后讳疾忌医,一直拖着。

最后,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小病拖成大病,得不偿失。

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和疾病特征都不同,

在使用同一种药物时,治疗效果不同,副作用的严重程度也不同,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副作用,也不是所有的副作用都会表现出来。

所以,“是药三分*”这句话实际上想要表达的是:凡是药物都有副作用,不要随便吃药。

其实古人也早有详细论述。

《*帝内经·素问》中把中药分为大*、常*、小*、无*四类,

并提出“大*治病,十去其六;常*治病,十去其七;小*治病,十去其八;无*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原则。

我们可以看到古人不仅认识到中药存在*副作用,而且还懂得把握用之,

即用有*副作用的中药治病时用,患者病情好转到一定程度就要停用。

*副作用越大的中药越不宜久用,病好即停。

《诸病源候论》是中国最早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

该书对天南星、朱砂、木通、半夏、瓜蒂、洋金花、藜芦、草乌、火麻仁、白果等百余种常见的有*性的中药进行阐述,

提出“凡药物云有*,及大*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的观点。

《神农本草经》是东汉时期中医理论著作,该书收录了种药物,

并按药物*副作用大小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三大类。

下品有种,均属不可久服、多服的有*药物。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某些天然中药不仅有*副作用,而且有诱发肿瘤的风险。

比如槟榔内含槟榔次碱,款冬花含有双稠吡咯啶类生物碱,白屈菜中含苯骈菲啶类生物碱;

茴香、肉豆蔻、胡椒、细辛等中草药挥发油中的*樟醚、异*樟醚和二氢*樟醚均为苯丙烯类衍生物,都可能诱发某些癌症。

木通、千年健、土贝母、斑蝥等中药,服用不当可能出现尿量减少、尿闭或尿频量多,甚至可能引发尿*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多种中药产生相同或类似的不良反应,如:穿心莲、天花粉、大*、*柏等均可发生湿疹皮炎样药疹;

板蓝根、金银花、当归等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很多人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具有“生病时治愈,无病时保健”的作用,没有不良反应。然而,随着中药的广泛使用,被发现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和*性反应。

静脉注射产生的不良反应多

根据很多临床数据,静脉注射产生的不良反应多。中药大多源自天然动植物、矿物,其产地、环境和炮制技术对药物质量影响都很大。此外,中药里的大分子物质也会与人类血清蛋白产生反应。很多患者的病情并不严重,为了疾病快速好转,要求输液,殊不知这样做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风险。有些药物改变给药途径也会引起不良反应,比如金银花、*芩的口服制剂和外用制剂都是很安全的,但制备成双*连注射液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却很常见。

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

不同的药物、个体、临床用途、服用剂量所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都不同。因此,我们在用药期间应该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10个病人9个都说火气大辨证不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