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大家难免遇到头疼脑热,吃药是很正常的事情。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可是,千小心万小心,还是会有人在服药期间产生头晕、嗜睡等,难不成是吃了假药?
其实,这些可能只是药品的副作用的表现哦。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是“全国安全用药月”,年活动主题为“安全用药健康为民”。
11月21日,医院主动配合由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主办的“安全用药月——携手共建药品安全防线守护社区药安全携手健康向未来”义诊活动以及成都市双流区市场监管局主办的“安全用药健康为民”年“全国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
药品副作用一直是大家很关心的一个用药安全话题,除了健康义诊,今天,再给大家聊聊药品副作用那些事儿。
01
为什么会产生“药品副作用”?
药品副作用也是药品不良反应。根据国家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定义: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许多人认为,只有假药、质量不合格的劣药、医务人员或者患者自己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事实上,许多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可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
任何药品都可能会引起药品不良反应,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
02
出现药品不良反应
应该怎么办?
在使用药品后,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嗜睡、头晕、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皮疹、瘙痒,无力、口干等症状。
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全身发疹型皮疹伴瘙痒、严重荨麻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肝功能异常,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昏厥,间质性肾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
患者一旦出现疑似的症状就应当立即停药,一些症状在停药后可自行好转;如果症状较重、或停药医院检查治疗。要向医生咨询,可疑症状如确属药品不良反应,今后应避免再服用同样药物。
03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
还有这些误区
在我们平时用药时,还应该避免出现以下误区:
1
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多就不是好药?
不能这样认为。因为“是药三分毒”,药品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很多人用药时常被药品说明书中一长串的药品不良反应吓坏了,于是就专门找哪种药的说明书里不良反应写得少的才敢用。
其实,药品的不良反应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和积累出来的,是用药经验的一部分,而说明书作为法定文件,提供完整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尽到告知义务是其基本功能。
而且,药品的不良反应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的。有些不良反应是轻微的、暂时的,不会影响治疗和用药安全的,只需要加强观察即可,而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很低。
预防方法:
既然没有药物是绝对安全的,没有写不良反应信息不等于没有不良反应发生,一般来说,应更加信任那些有详尽不良反应信息厂家的药品说明书,因为详尽的信息反而给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加了一道防线。
2
非处方药就没有不良反应?
非处方药(OTC)本身也是药,不是绝对没有不良反应。相对于处方药而言,非处方药有较高的安全性、不易引起药物依赖性、耐药性或耐受性,也不易在体内蓄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有时甚至能引起死亡。
预防方法:
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不能随便增加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改变用药方法或用药途径。
3
中药都是安全无毒?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近年来,中药养生逐渐成了一股潮流,不少人喜欢去药店买些中药来“自治”疾病,甚至将中药当成保健品。
比如有些人长期久坐,一觉得有点腰酸背痛,就吃六味地黄丸补一补。其实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适用,六味地黄丸只适合阴虚、肾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年人适宜服用。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还可能越补身体越不适,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
非专业人士缺乏足够的医学常识,易因辨证不准、重复用药、超量滥用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病症加重,特别是有基础病的患者以及老人、小孩和孕妇,服用不慎更容易伤身,应当引起警惕。
预防方法:
服用中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弄清是否对症,千万不能当成补品随便吃,也不能过量吃。
好多东西都是有两面性的
就拿最简单的吃饭来说
吃少了会饿
吃多了会长胖
能咋办呢?
还不是只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