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喷嚏、头疼、流鼻涕、咳嗽……感冒让人浑身难受,一旦得上每个人都盼着快点好。有人把好几种感冒药一起吃,以为会效果加倍,其实,这个举动可能是在冒“生命危险”。
感冒药的5类成分
治疗感冒的西药种类虽多,但成分大致可分为5类:
1、抗过敏类
包括马来酸氯苯那敏(即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成分,主要用来缓解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等症状。
该类药物可引起嗜睡、疲乏等,从事车船驾驶、登高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者慎用。
2、解热镇痛类
包括对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成分,主要用来缓解发烧、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
其中对乙酰氨基酚较为常用,但应注意超量使用可能造成肝肾损伤,甚至肝坏死、肾衰竭。
3、减轻鼻黏膜充血类
含有盐酸伪麻黄碱等成分,主要针对鼻塞、鼻黏膜充血等症状。
该类药物除口服外,还可直接滴鼻或喷鼻,但一般连用不宜超过7天。
4、镇咳类
成分包括右美沙芬等,主要针对咳嗽症状。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大脑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中枢性镇咳药会抑制痰液排出,痰量多者慎用。
5、祛痰类
包括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愈创甘油醚、羧甲司坦等,主要针对痰液多、不易咳出的感冒症状
如果多种感冒药一起服用,过量时容易造成急性肝肾损伤。
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或在一些特殊状态下,如腹泻脱水、应激状态、同时用多种药物的时候,发生急性肝肾损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感冒药混搭变“毒药”
感冒药容易过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重复使用含相同成分的药物。以下几种错误搭配最常见:
扑热息痛+止痛药:
可能引起肝脏损害
扑热息痛不止存在于泰诺、白加黑等感冒药中,也是散利痛等止痛药的重要成分,最好避免同时用含该成分的两类药。
如果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引起肝脏损害。一般说明书会提示成人一天最大剂量为4克,单次最多不超过1克,且每次服药至少间隔4~6小时。
伪麻黄碱+麻黄素:
影响血压
伪麻黄碱能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血管,本身对血压的影响较小。
但要避免将它过量使用,或与麻黄素等其他缩血管药物合用,以免出现类似“过量”的效果,影响血压。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意。
右美沙芬+止咳药:
过量影响呼吸
一些复方感冒药和止咳药中均含有右美沙芬。它是种中枢止咳药,尤其适用于干咳。在正常剂量内使用它较为安全,但重复使用时可能引起意识模糊、影响呼吸。
扑尔敏+过敏药:
嗜睡、口渴、多尿、心悸
作为一种老牌抗过敏药,它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药疹或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也常用于复方感冒药中,缓解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
本品过量服用,或与含苯海拉明等成分的抗组胺药,含颠茄、阿托品等成分的抗胆碱药同服时,易诱发或加重嗜睡、口渴、多尿、心悸等症状。
特别提示:
为了预防这些“多面手”药物成分影响用药安全,大家应注意明确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正在服用的药物,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出现明显过量症状,应及时就诊。
使用中成药治感冒时也应注意用量,以免影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