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为什么是稳定性的生理性的牙尖交错位条件下的咬合调整?
(固定修复与咬合选磨的前提条件)
2.生理性咬合特征
3.咬合调整前应该明确的问题
4.咬合调整干扰点的确定与选磨
5.全颌咬合调整方案总结
6.修复后咀嚼肌疼痛问题与对策
7.关节-颌位(正中关系位,牙尖交错位)-肌肉-咬合的和谐统一
基本术语缩写:正中关系(centralrelation,CR);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contactposition,ICP),牙尖交错合(intercuspalcontactocclusion,ICO)最大牙尖交错位(maximumintercuspalposition,MIP),最大牙尖交错合(maximumintercuspationMI),正中合(centralocclusion,CO)
由于拼写的原因在本篇中“合”=“牙合”
6.修复后关节咀嚼肌疼痛不适问题对策
6.1病因分析
(1)在病人存在肌功能不适的情况下进行了修复治疗
在本推送的第一部分,我们阐述了“颞颌关节(TMJ)可以承受咀嚼压力,无关节区的疼痛、无咀嚼肌的疼痛痉挛是修复咬合调整的前提”的观点。进一步也阐明“TMJDs是一种基因敏感性的,与中枢神经密切相关的异常(ageneticvulnerabilitydisorderwithstronginvolvement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咬合问题与TMJD存在必然的联系。咬合的差异、不完美不是TMJD的直接病因。任何咬合分析、治疗必须在TMJD症状消失后进行。TMJD的疼痛可以导致咬合的异常,如果我们在疼痛症状期进行修复咬合治疗,可能导致不能在病人生理性的牙尖交错位建立咬合接触,进而可能诱发咀嚼肌肉功能的异常,超代偿则导致疼痛不适!
既然TMJD是一种基因敏感性疾病,我们修复前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