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性药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ldquo无为而治rdquo愈
TUhjnbcbe - 2020/12/12 17:11:00
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480.html

河南中医院儿科五病区(呼吸、感染、消化病区),医院首家成立的中医儿科感染病区,为河南省儿童不明原因发热中西医诊疗中心,主要致力于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治疗。

年7月26日晚上10点,小编夜班收了一例6月龄的发热患儿。这个夏季,我们病房已经收治多例不明原因发热患儿,各种原因引起的都有,疗效还不错。但这个孩子却有些奇特,奇特之处在于该患儿反复发热20余天,医院诊断为EB病*感染,甚至住进了儿童重症病房,经联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却反复高热。家长到病房时拿着一摞厚厚的病例资料,满是焦虑与期待,但我们接诊时却发现患儿虽然体温在38℃以上,但精神状态却很好,除偶咳、流涕外无其他症状,面对接诊医生时还露出天真烂漫的笑,似乎并不像是病了20多天。带着疑问我们详细的询问了发病经过,并反复翻阅患儿家长携带的病例资料。

患儿,男,6月龄。20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温度38.6℃,病初无鼻塞、流涕、咳嗽、皮疹、水肿等症状,在当地诊所査血常规提示血象高(未见报告),查体见咽喉红肿,给予药物肌注3天又输液4天(含头孢类抗生素,具体用药不详)等治疗7天,治疗过程中躯干部出现一过性粟粒样红色皮疹,仍反复发热。13天前至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24.24×/,红细胞4.44×/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0.4%,淋巴细胞百分比84.2%,单核细胞百分比4.7%,C反应蛋白10mg/L,考虑感染较重,收住该院PICU。入院后查优生优育十项(巨细胞、单纯疱疹病*、风疹等)、EB病*壳抗原(VR-GM)抗体、BB病*(vCR-IGA)抗体等病原检查均阴性;免疫四项、肝肾功等也未见异常;因怀疑病*性脑炎行腰椎穿刺查脑脊液检査:脑脊液细胞数28×/L,潘氏试验阳性,蛋白定量、糖、氯化物等均正常;彩超(肝胆脾胰、双肾及心脏等)未见明显异常;胸片: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双肺门影增浓;骨髓细胞学检査:骨髓象增生减低,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该患儿住院期间按“EB病*感染”给予“头孢他啶针、氢化可的松针、更昔洛韦针”等药物住院治疗10余天,期间氢化可的松几乎每天都在用,但患儿仍反复发热,体温波动在38.1℃-39.0℃之间,伴鼻塞、流清涕、咳嗽、少痰。2天前,在家长要求下转至普通病房,复查血常规:白细胞9.33×/L,红细胞4.17×/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21.9%,淋巴细胞百分比73.6%,单核细胞百分比3.2%,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3%,C反应蛋白10mg/L;EB病*核酸检査、巨细胞病*核酸检査均阴性;胸片:双肺纹理増多、増粗,双肺门影增浓。继予上述治疗2天,仍发热不退。患儿20天来反复高热,检查做了不少,药也用了,却未能把体温降下来,这可急坏了家长,在一位医生朋友的介绍下,听说我们是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儿童不明原因发热诊疗中心,于是连夜转院住进了我科。

小编反复查阅病例资料发现,除了外周血白细胞高、脑脊液细胞数偏高外(提示病*性脑炎),无其他特殊表现及化验检查,虽然诊断EB病*感染(这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病原可导致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却并无依据支持。我们又对患儿进行了详细的查体,并未见到明显阳性体征。

那么,患儿反复发热的原因会是什么呢?

从以上病历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患儿在医院住院期间“病*性脑炎”应该是可以诊断的,但患儿目前体温的反复跟病*性脑炎是否有关,有没有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发热呢?

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除了辨证给予中药口服外,患儿入园后我们并没有给予其他西医治疗,只是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检查。患儿入院前2天仍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9.2℃。但我们查房时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入院后除发热外,躯干部可见淡红色皮疹。

入院后复脑脊液常规:潘氏试验(+),白细胞8×/L;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病原:柯萨奇病*抗体(+);血沉21mm/h;彩超:双下肢动静脉(-),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见(15×5mm);骨髓涂片未见异常。结合患儿之前查脑脊液细胞数也高,脑脊液可检测到:柯萨奇病*抗体,这样的结果还是指向了病*性脑炎的诊断。

“但患儿脑脊液细胞数已经明显下降,而且精神状态较好,为什么还在发热呢,身上的皮疹又和什么有关呢?目前情况下,患儿病*性脑炎还需要进一步治疗吗?”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患儿的病情,我们在科主任闫永彬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病例讨论。闫主任带领大家一起分析了发热可能的原因,并根据患儿的病史特点及排查的各项检查结果,逐一排除,最后把病因锁定在病*性脑炎及药物热两种可能性上。闫主任同时指出,既然患儿精神状态好,脑脊液细胞数较前明显下降,提示脑炎引起的发热可能性不大,不建议过度治疗;因患儿年龄小,先前用药过于杂乱,结合目前发热、伴有皮疹,应首先考虑药物热可能。闫主任与患儿家属积极沟通,将我们的诊断思路一一告知患者家属,建议首先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方案,除中药调理外,停用一切药物,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如若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就可明确为药物热,若体温仍持续不降,再考虑其他因素。值得欢喜的是,入院第4天,患儿体温就降到了正常,而且皮疹也已经消退,持续监测体温正常3天后办理出院。出院一周后,电话随访患儿家长很高兴的说出院后体温一直正常,饮食、睡眠等各方面均正常。听着家长洋溢着喜悦之情的话语,我也松了一口气,这样的结果再次印证了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我们在临床上曾不止一次的遇到药物热的孩子,如果不去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很容易导致误诊,引起患儿反复发热,那么让我们一起简要的了解一下这个药物热吧。

药物热:指用药所致的发热,是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是药物过敏反应的一种特殊表现。药物热一般是持续高热,常达39℃~40℃。但发热虽高,患者的一般情况尚好,与热度不成比例。应用各种退热措施(如退热药)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药物,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体温也能自行下降。药物热常伴药疹,也有不伴药疹的单纯性药热。表现有恶寒(或寒战)发热,热型有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微热。还可伴有周身不适、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痛、淋巴结肿痛和消化系统症状等,继而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疹呈多形性对称性分布,并往往伴有瘙痒或烧灼感;皮疹类型有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及麻疹样红斑、固定性红斑等;皮疹严重者,停药后热度可持续较长时间。若患者原有感染已获控制,且无新感染或二重感染的证据,白细胞总数不高,无明显的左移与中*性颗粒,或有嗜酸粒细胞增多,停药而热度下降、皮疹消退者,则“药物热”的诊断即可肯定。在此,也再次提醒所有的医务人员,遇到不明原因的发热,请不要忘记了,还有用药惹的祸,请记住“药物热”!

呵护健康,关爱宝宝,与您一起携手!

⊙本期编辑:李向峰审核:闫永彬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无为而治rdquo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