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定义
药*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黏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
引起药疹的药物有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巴比妥类、安眠药等。
02
临床特点
发病前有用药史,并有一定的潜伏期,常突然发病,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累及多个系统,甚至危及生命。
03
诊断
①发病前有用药史。
②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一次发病多在用药后5~20天内,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短者甚至在用药后瞬间或数分钟内发生。
③突然发病,自觉灼热瘙痒,重者伴有发热、倦怠、纳差、大便干燥、小便*赤等全身症状。
④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分布为全身性、对称性,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04
辨证论治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临床以清热利湿解*为主。重症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1)湿*蕴肤证
证候:皮疹为红斑、丘疹、风团、水疱,甚则糜烂渗液,表皮剥脱;伴灼热剧痒,口干,大便燥结,小便*赤,或有发热;舌红,苔薄白或*,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止痒。
方药:萆薢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萆薢1、苍术1、薏苡仁2、茵陈1、知母1、滑石2、生甘草1
伴发热,加生石膏1;肿胀糜烂者,加白茅根2;剧烈瘙痒者,加白鲜皮2;大便燥结者,加生大*1。
(2)热*入营证
证候:皮疹鲜红或紫红,甚则为紫斑、血疱,灼热痒痛;伴高热,神志不清,口唇焦燥,口渴不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少或镜面舌,脉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护阴。
方药:清营汤加减。
生地*2、牡丹皮1、赤芍1、水牛角2、紫草1、生石膏1、*芩1、栀子1、玄参1、麦冬1、甘草1
神昏谵语者,加紫雪丹或安宫牛*丸;尿血者,加大小蓟1、侧柏叶1;高热者,加羚羊角粉1。
(3)气阴两虚证
证候:严重药*后期大片脱屑;伴低热,神疲乏力,气短,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解余热。
方药:增液汤合益胃汤加减。
沙参1、麦冬1、玄参1、生地*1、石斛1、茯苓2、白术1、山药2
脾胃虚弱者,加白术1、*芪1;神疲乏力、气短者,加太子参1、五味子1;低热者,加青蒿2、鳖甲1。
05
外治疗法
(1)中药溻渍:对于皮疹鲜红者可用马齿苋等清热解*中药,后期皮疹色暗者可用当归等活血化瘀中药,煮水局部溻渍,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2)中药熏洗:消退期皮疹暗红,选用鸡血藤、丹参等活血化瘀中药煎剂外洗治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3)中药涂擦:皮疹消退,皮肤粗糙,局部皮肤瘙痒,可选用*连膏局部涂擦,每日2~3次。
06
预防与调护
1.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是合理用药。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应用青霉素及抗*血清制剂时,用药前要做过敏试验。
2.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遇到全身出疹、瘙痒,要考虑药疹的可能,应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3.多饮开水,忌食辛辣发物。
4.皮损忌用热水烫洗或搔抓。
5.重症药*应按危重患者进行护理。
07
典型案例
杨某,男,57岁。全身泛发红斑、水疱、糜烂,伴瘙痒6天。6天前因感冒头痛自行服用止痛药(具体药物不详)后,全身开始发痒,随即出现紫红色斑片,伴有粟粒大水疱、破溃和糜烂,以头面、胸背、手足部为重。伴有饮食不佳,大便秘结、小便*赤,夜寐不安。
中医诊断:药*。
辨证:热*入营证。
治法:清热凉血,解*护阴。
方药:清营汤加减。
水牛角2、生地*1、银翘1、丹皮1、赤芍1、玄参1、紫草1、麦冬1、生石膏1、*芩1、栀子1、生大*1、甘草1;5付。
08
总结
1、临床特点:发病前有用药史,并有一定的潜伏期,常突然发病,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病情轻重不一。
2.主要证型:
湿*蕴肤证——萆薢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热*入营证——清营汤加减。
气阴两虚证——增液汤合益胃汤加减。
3、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说明:以上医学观点为专家个人意见,不代表天江药业立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