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医生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明原因的发热。在排除各种疾病之后,例如感染、肿瘤等疾病,发热往往还是不能确定原因。这时,我们就要考虑药物热。那么什么是药物热?药物热发生的临床症状包括哪些呢?
1、什么是药物热?
药物热,是指患者的体温在用药期间发生的升高、停用药物后消失,且无其他明显病因的一种发热现象。大约10%的住院患者出现体温升高与药物热的发生有关。
药物热最常见的高温为38.8-40℃,大多数药物热会在停用致热药物72-96小时后消退。药物热的热型有多种表现,包括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及不规则热等。发热程度也多样,可表现为低热,也可表现为>42℃的超高热,但一般以38.8-40℃最为常见。
2、药物热的鉴别
药物热的诊断方式一般倾向于排除法,即排除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发热。如果发烧是不可预料的,特别是在患者的临床状况良好或正在好转的情况下,在鉴别诊断中应考虑药物热。
发生药物热的患者,部分可出现药疹、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加;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也会升高,但是不具有特异性;无法解释的肝肾功能损伤可为药物热的鉴别提供线索。
另外一个有助于检测药物热的线索是相对心动过缓,也就是心率相对于体温存在较大偏离,但只发生在10%的药物热患者中。
我们以感染患者为例,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且药物热发生的证据不足时,可以使用镜检下观察血细胞是否出现核左移来排除感染。
3、药物热的临床表现
一些发生药物热的病人意识不到自己在发烧,表现出“不适当的良好”的状态。文献指出,开始用药至药物热发生的时间,因药物种类不同而变化。抗肿瘤药物中位0.5天,平均6天;抗菌药物中位6天,平均7.8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中位16天,平均18.5天;心血管药物中位10天,平均44.7天。
药物热的患者除有明显的体温升高外,还有其他症状[1]。
1全身性损害:包括过敏性休克,寒战,全身酸痛、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发冷、发抖等。
2皮肤:剥脱性皮炎,荨麻疹,瘙痒,红色斑疹等。
3中枢神经及外周系统:头痛欲裂、四肢麻木、抽搐、头胀头晕。
4循环系统:胸闷、气急、心率加快、心慌等。
5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肝损。
6呼吸系统:呼吸急促、药物性肺炎、气喘、呼吸困难等。
7肌肉骨骼肌系统:四肢肌肉酸痛,肌肉关节痛。
8血液系统:组织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9局部损害:双眼睑水肿,眼睑膜充血,口腔舌缘溃疡等。
10泌尿系统:排尿困难。
临床药师总结
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临床医生往往考虑感染甚至结缔组织病,但常常忽略药物热,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皮疹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可能提示药物热,但这些仅出现在部分患者中,对于大部分患者,明确是否为药物热的唯一方法是停药。同时停用所有药物虽然可能消除发热,但也让患者的疾病无法得到治疗,且不能确认致热药物。因此,应首先停用最可能的致热药物,如果发热持续,再循序停用其他药物。若致热药物对疾病治疗十分关键,临床医生与药师应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停用。
[1]陈五波,林辉龙.例药物热的国内文献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4(12):-.
(文/图药剂科刘启迪)
医院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