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宝出生开始,我开始逛遍各大母婴论坛和微博大V们,毫无例外的听到一个词汇—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又称幼儿玫瑰疹,堪称两岁之前幼儿的头号不定时炸弹,无征兆,无预警,无时间限制,无特效用药,甚至连诊断都是马后炮式的,烧退了疹子发出来才能确诊(汗……)这足以让我提心吊胆,内心发虚。一个如此小的宝贝,如同瓷娃娃一般幼小而脆弱,来势汹汹又不明原因的高烧对于新手妈妈来讲,实打实的是一场“恶战”。
12月下旬洋妈带着萌洋回归我暖气如春的大山东(洋妈是一枚山东妹子~定居杭州~)换了环境的洋宝开始睡不安稳且伴随了两天的低烧,在杭州启程之前就有点感冒,路上舟车劳顿,于是不可避免的,小朋友病倒啦~~
庆幸的是洋姥爷和洋姥姥都是医生出身,所以全家都比较淡定,喝水通风泡热水澡,三天以后洋宝满血复活开始适应新环境,在我以为“北方寒夜里四季如春”的得瑟生活要开始了的时候,现实告诉我,tooyoungtoosimple啊。。
元旦过后第二天,到了午睡时间的洋宝开始折腾,不肯好好睡觉,一定要我抱睡,小朋友抱在手上变成了一个小火炉,胳膊和脑袋接触的地方一片汗湿(我的,洋妈巨怕热),上耳温枪,38度4,还好还好有点烧而已,没错,我当时就是这么二逼逼的安慰自个的。。。还好家里暖气室温有25度,换短袖喂水毛巾擦手脚,略降到37度9,孩子睡着。
半小时以后,现实啪啪打脸,势如破竹直奔39度而去,实话是略慌,没烧的这么高过,去拿了对乙酰氨基酚的澳洲退烧药,犹豫了一下,决定喂,反正是孩子吃的,退烧了再说(心也是大……)
药喂过再半小时,洋宝开始冒汗退烧,37度6,精神尚可,眼神有点小迷蒙,喂奶喂水,午饭没有吃,期间反反复复体温在37.8到38.3之间偶尔略高,都不在高烧范围之内,提心吊胆的陪玩~
下午六点,对乙酰4个小时的药效一过,39.8~有点蔫蔫的样子,喂了布洛芬成分的德国退热果汁,效果显著,15分钟退烧。晚餐小宝食欲不振,最喜欢的奶酪虾球吃了四个也就不要吃了,继续喂奶喂水,8点睡觉,体温反复,作息时间倒是没有影响。
(睡着的洋宝三天的急疹我几乎是这样每天睁着眼看着她睡隔一会量个体温)
插个嘴,发烧一定不能捂,如果大量捂汗导致脱水会有生命危险,空调暖气保证室温恒温26度左右的条件下,尽量少穿,有助于皮肤散热。物理降温因人而异,温水浴,脱衣,喂水,温毛巾擦身,退热贴,都是常用的选择,至于酒精和所谓的毛巾绑腿,还是别来凑热闹了,酒精可能引起孩子酒精中*,绑腿么。。物理退烧主要是为了让孩子舒服,你发烧的时候被绑着腿。。能舒服么。。反正我不能~洋宝对退烧贴深恶痛绝,表现出深深的抗拒,于是我果断放弃,退烧的目的是让孩子舒服,而不是大人的心理安慰,自然是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
回归正题,半夜一点,我迷迷糊糊一摸,堪比一个热水袋。。41.3.。看到这个温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牛*啊。。。这都能烧出来。。。(请叫我二逼妈。。)爬起来喂对乙酰退烧,洋宝烧的不舒服闹人,抱着满地走,洋爸不在身边,姥姥姥爷在隔壁睡觉,此番场景,孤*奋战,甚是悲壮。
————我是第二天的分割线————
好在洋宝的作息还是一如既往的规律,早上6点39.7喂了布洛芬的退烧果汁继续睡,8点准时醒,37.8,见识了41.3的我已经很是淡定,做了她喜欢的香蕉小蛋饼和果泥,吃的很嗨皮~洋姥姥适当表达了一下忧虑,对幼儿急疹持怀疑态度,达成一致,继续观察(关键时候我妈还是很民主很给力的~姥姥万岁)
(早餐—奶酪香蕉小蛋饼配艾拉果泥选了猕猴桃和梨的补充维C和清火)
下午一点不到,重回39.6,几乎是很明显的急疹症状,心里还有点小雀跃,终于来了啊,继续两种退烧药交替着喂,喂水喂饭喂奶泡澡,玩水的洋宝很开心,泡澡的物理降温效果几乎只是维持在泡澡的那段时间,捞出来穿好衣服没几分钟继续烧~不过有水玩的小朋友精神很好,我也终于可以趁机歇一下已经快断掉的胳膊。
第二天的深夜和第三天基本是重复了第一天的日常,不同的是,持续的高热让洋宝开始变得很没有耐心,精神尚可但是心情烦躁,极度依赖妈妈,一定要我抱着到处溜达,包括睡觉也要抱着,不然睡不安稳,除了咬牙坚持,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