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定一些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
皮试还有分型
那平时我们做的是哪种皮试?
皮肤试验包括点刺试验和皮内试验,目前国内抗菌药物皮肤试验常规采用皮内试验。以下提到的皮肤试验均指皮内试验,简称皮试。
药物过敏反应根据免疫机制的不同分为Ⅰ、Ⅱ、Ⅲ、Ⅳ四型。
·
Ⅰ型为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通常在给药后数分钟到1小时之内发生,典型临床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等。·
·
Ⅱ型为抗体介导的溶靶细胞过程,例如药物诱发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Ⅲ型为免疫复合物介导,例如血清病、药物相关性血管炎等。·
·
Ⅳ型为T细胞介导,例如药物接触性皮炎、固定性药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
·
Ⅱ、Ⅲ、Ⅳ型为非IgE介导的迟发型过敏反应,通常在给药1小时之后直至数天发生。
上次我做皮试测出来没事儿
这次来还要做吗?
回答:每次都要做皮试。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是否有针对该类药物及其代谢、降解产物的特异性IgE抗体(specificIgE,sIgE),预测发生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性,降低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风险。预测Ⅱ、Ⅲ、Ⅳ型过敏反应不是皮试的目的,皮试也无法检测药品中是否含有杂质成分。
不管之前你有没有过敏,之后都有可能过敏,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随着机体的反应不断变化的。同一个机体不同时间,不同状态,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反应可能不同,所以只要不是连着注射,必须重新做皮试。
注意
皮试正常不一定就相安无事!
可在实际操作中,输液之前明明做了皮试
却还是发生了这样的悲剧。这是为什么?
因为?严重迟发过敏反应
临床上有种现象叫“严重迟发过敏反应”,潜伏半个小时甚至几天后才发生,轻则表现为皮疹、哮喘、发热;重则发生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药物皮试结果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即便是药物皮试结果出来了,其真实性依旧有待商榷。
供稿:急诊杨文婷
图片来自于网络
审核:蔡丽萍*玉娣王科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