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院多资源、多形式、多平台协同联动
医疗协同红利惠及更多百姓
3月21日,保定市民赵女士来到医院神经内三科就诊。不久前医院看病,那里的大夫推荐她上这里来进行后续治疗。诊室内,该院神经内三科主任王佩耐心地翻着赵女士的病历,不时向她问诊,并用笔在病历上标出关键信息,以便能快速给出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最近一两年,像赵女士一样从北京转到医院的患者有不少。“过去神经内科收治的罕见病人比较少。现在,我们水平提高了,有底气收治疑难杂症患者了。”王佩说。
王佩的底气来自于京津冀医疗协作。近年来,医院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加快与京津地区“国家队”优质医疗资源对接,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名医诊疗。同时,提升自身医疗服务能力,拓展协同发展成果,让医疗协同红利惠及更多百姓。
4月13日,医院神经内五医院神经科知名专家一起为患者远程会诊并隔空查体。通讯员郑红摄
医院,也有北京的大专家
年4月份,医院阜外专家门诊正式开诊,中医院专家每周来院出诊,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过去,有大点的病肯定往北京跑。现在北京专家来到保定,就方便多了。”保定市清苑区的臧女士说,门诊开通不久,她就带着75岁的婆婆和71岁的父亲来挂了专家号。婆婆和父亲都是多年的心脏病患者,本想带着他们去北京看病,可怕他们承受不了来回折腾。现在不仅在家门口看了病,还省了钱。
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是很多患者的期待。自年起,医院先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天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医院、加入专科医联体、专科联盟共计61个,其中加入北京各类型合作组织24个,医院16家;医院3家,医院3家。年全年共有名京津冀专家到医院,指导手术例,门诊诊疗例,提升了整体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减少了患者跨区域就医。
优质的医疗资源,随着协同发展的步伐“流动”起来了。借助“国家队”医院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医院注重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3月17日一大早,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张国计就已经在手术室内给患者做手术。这是一名60多岁的喉癌患者,手术难度大,如果做不好,容易出现术后感染、复发等并发症。3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像这样的手术,张国计和他的同事们几乎每天都能遇到。然而,在过去他们科室很少有这样高难度的手术,即便碰到了心里也没底。在与医院的合作中,先是北京的专家亲手示范,后来是自己科室医生上手做,北京专家在一边指导,现在科室医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像喉癌这样的四级手术。目前,耳鼻咽喉科四级手术能占一半以上。
近年来,医院在医院的对接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教学、医院管理以及疑难重症患者会诊、转诊等方面的合作,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特别是疑难病诊治水平得到提高。今年,医院将进一步医院深化合作,建立科学、完善、成熟的沟通机制。此外,将探索多元化京津冀医疗服务协同发展方式。医院、研究院所、医学院校等在人员、资源、技术和科研项目上密切对接,完善人才互通机制、建立医疗服务合作机制,推动实现北京成果保定转化,使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远程医疗为疑难病、罕见病、危重症患者打通线上高速通道
今年1月初,杨女士67岁的父亲老杨因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做了心脏手术,术后7天出现了皮肤瘙痒和大水泡,随后水泡破溃,还出现了心衰和重症感染等症状。由于情况危急,来不及去北京,老杨直接住进了医院风湿免疫科。
经医院风湿免疫科、重症医学科、皮肤科等多科室专家会诊,初步诊断老杨得的是较为罕见的病症——大疱表皮松解症型药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医院立刻邀请医院皮肤科、风湿免疫科两位专家通过远程中心会诊,确定了诊疗方案。老杨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三周后治愈出院。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医院坐诊的频率降低了。医院借助远程中心平台,先后与医院、医院、中国医院、中医院、医院结为远程医疗合作单位,全面加强与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对接合作,为疑难病、罕见病、危重症及疫情远程会诊打通了线上高速通道。
与京津冀多资源、多形式、多平台在线协同联动,跨医院、跨地域的医疗协作补足了临床会诊需求。据统计,仅年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就组织临床科室与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场,其中与医院开展远程会诊64场,实现了多维度、多地域协同的远程病例讨论、远程教学查房、远程教学直播及手术教学直播等远程协同,开展线上多学科(MDT)病例讨论50余场,让临床专家及患者双受益。
据介绍,今年,医院将继续利用“互联网+医疗”拓宽京津冀协同发展道路。持续发挥远程医学平台的作用,积极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病历讨论、远程会议,加强沟通联系,并利用互联网平台探索开展更多线上合作形式。
带动优质医疗资源下医院
“我们卫生院和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他们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和我们联网,遇到复杂病例,我们可以第一时间上传报告,医院的专家远程会诊,必要的时候进行转诊,缓解了偏远地区百姓看病就医难题。”唐县白合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建富高兴地说。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潮中,医院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带动优质医疗资源下医院,力争让偏远山区的百姓少花钱、少跑路,在家门口能看病。
作为保定市远程医疗中心/医院项目依托单位和中心枢纽,医院搭建起保定区域内全覆盖“一网二中心”架构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共享平台,实现了远程服务全流程的资源共享、协同应用的综合服务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地。
年,“中医院医院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合作项目启动,为保定区域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诊治能力的提升注入新动能。早在年,医院就联合全市30多家县、乡医院成立中国胸痛中心保定市联盟,针对胸痛救治的最基层,启动救治单元建设,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的第一公里”,3年内,他们的足迹遍布容城、易县、曲阳、阜平等20多个县(市、区),医院救治胸痛患者上千例。
借助京津两地优势资源,不断拓展医疗协作领域,努力提升协作成效,医院带动优质医疗资源下医院,让医疗协同发展红利惠及更多老百姓。(河北日报记者方素菊通讯员郑红、赵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