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来说,很容易被贴上“过敏”的标签,那可以进行药物脱敏吗?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这个不良反应是否真的为药物过敏?是何种药物导致的过敏?需不需要做药物脱敏?能不能做药物脱敏?
药物过敏的临床表现多是使用某药物后出现速发的风团、水肿、瘙痒或突发的严重过敏反应,以及迟发的皮疹症状。当出现上述症状时,要考虑“药物过敏”的可能,但还需要排除其他的药物不良反应(如副作用等)。点击下图可查阅关于药物过敏症状的科普
为了明确是不是药物过敏,是何种药物导致的过敏,除了病史和临床表现,还需要对可疑药物进行进一步的过敏原检测,主要方法包括:皮肤点刺试验、皮内试验、斑贴试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药物激发试验等。在明确药物过敏后,需评估药物过敏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做脱敏治疗。例如服用有些抗肿瘤的生物靶向药后,部分人会出现皮肤瘙痒或少量皮疹,而且症状并不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针对此类症状轻微的过敏反应,可不必进行脱敏,其实每天规律地服用药物被认为可能也有脱敏的效果。
另外,如果引起过敏的药物有可替代的其他选择,也不建议进行药物脱敏。
临床上还有一些疾病需要某药治疗且无替代药物时,如果对此药过敏,可考虑采用药物脱敏治疗。药物的脱敏治疗(desensitization)是指反复小剂量给药以诱导暂时的耐受状态,这种状态只能通过持续给药来维持。目前药物脱敏的常见情况有:
磺胺类药物用于HIV感染的患者
喹诺酮类药物用于某些囊性纤维化患者
β内酰胺类、抗结核药物用于重度感染患者
单克隆抗体用于几种血液和非血液性肿瘤
心脏病、风湿性疾病需要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等
目前报道最多的是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的脱敏治疗,包括IgE介导的药物过敏和假性过敏反应。
药物脱敏也可应用于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但仅限于轻度、单纯的红斑丘疹和固定性药疹,脱敏的成功率取决于临床表现、药物和应用方案。对于药物引起的其他迟发型皮疹或肝肾功能损害,则不建议进行脱敏治疗。
“参考资料:Allergy.;68(7):–.
Allergy.;65(11):–.
图片来自网络
”